顆粒劑(Granule即GR)簡稱粒劑,由原藥、載體等助劑加工成的粒狀制劑。粒劑較早的大田試驗是從1946年開始的,50年代初,在美國得到普遍應用,60年代初,日本開始大量使用。60年代后期由于環保科學的發展,為避免農藥粉劑撒布時微粒漂移對環境和作物的污染,農藥粒劑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推廣應用。我國粒劑的發展主要在70年代后期,化工部1989年統計粒劑在整個農藥制劑中占7%左右。
農藥水分散粒劑(WDG)。國際農藥工業協會聯合會(GIFAR)將其定義為:在水中崩解和分散后使用的顆粒劑。水分散粒劑主要由農藥有效成分、分散劑、潤濕劑、粘結劑、崩解劑和填料組成,粒徑200μm-5mm,入水后能迅速崩解,分散,形成高懸浮分散體系。WDG農藥水分散粒劑專用生產線,完全滿足了市場對農藥無粉塵、易崩解、易運輸等要求。
WDG農藥水分散粒劑生產線采用整合粉碎、混合、制粒、干燥、冷卻、分篩、包裝工段的形式,既功能明確,又能有機結合,統籌運轉,達到工藝流水作業。
WDG農藥水分散粒劑生產線的核心部分:干燥系統。采用分段加熱的方式,預干燥段采用高壓低風量風機,使較濕的WDG顆粒能完全流化;干燥段采用低壓高風量的風機,單位時間內帶走水份多,干燥均勻;冷卻段采用高風量風機,能迅速帶走熱量,降低產品溫度,既達到水分控制的要求,又方便后續包裝工藝。
WDG農藥水分散粒劑生產線干燥介質循環系統:鼓風機、加熱器、進風管道采用不銹鋼制作,避免產品受不潔凈風而被污染的可能。
WDG農藥水分散粒劑生產線干燥主機的上下床體之間采用快開式結構,改變了傳統結構采用螺栓固定連接的形式,極大地方便系統徹底清洗。鋪料床板的孔型采用組合式結構,前段采用舌形孔,使物料能通暢的往前走動而不產生漏料現象;中后端采用直孔,熱風的穿透率更高,干燥過程的熱交換更充分。WDG農藥水分散粒劑生產線下床體內部采用不銹鋼滿焊制作,避免洗清時污水進入保溫層,從而影響產品品質,并且還設有清理口,方便清潔設備。 |